美國高中交換學生 楊○瑜
「咦,你去當交換學生啊?」「對啊,剛回來沒多久。」「哇!好羨慕喔......好玩嗎?」──這幾乎是每個人必問的問題,殊不知,九個月的交換生活並不是「好玩」二字所能形容的。
我想,當一個交換學生最重要的不是語言能力,而是單獨在異地求學的勇敢與堅強毅力吧。出國前經歷了種種準備程序,例如:檢附資料、去醫院數次接種不同疫苗、簽證面試、行前說明......等,其實對我而言並不具特別的意義,因為當時的我只是「知道」自己即將成為一個交換學生,而當我真正「意識」到自己是一個交換學生時,是踏入機場海關排隊隊伍的剎那。一直以為最困難的單獨搭機,但其實並不如想像中複雜,反而是從來沒考慮過的「道別」,成為飛往美國旅途中最困難的事──故作輕鬆的微笑、揮手、轉身,頭也不回地將家人擔心的眼淚留在後方,然後我忽然真正明白了:我即將離開家人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,成為一個美國高中交換學生。
單獨搭機總是會慌的,不過現在回頭看當時因為緊張而出的小紕漏倒也頗好笑的。先是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坐錯位子,再來是在美國過海關時,竟然因為太緊張連自己基本資料的英文都結結巴巴地說不出口,腦袋只充斥著中文說法,還有跑錯航廈等等的糗事。但也因為經歷過那些小差錯後成功抵達美國,我有了一種新的、無所畏懼的勇氣:既然都能一個人飛往另一片大陸了,我還有甚麼好怕的呢?
"Hi! Are you Joe, from Thailand?”這是我的Host mom跟我說的第一句話。還記得我馬上緊張地回答我是Zoe,來自Taiwan,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錯的家庭誤認了,當時沒想過九個月後回家時,我和我的轟家會再次站在同一個航班資訊牆下拿這件事開玩笑。在美國最初幾個禮拜我跟轟家的日常生活,大概就是他們不斷試著把所有的事物以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給我聽,我則努力的比手畫腳加瞎猜來表達跟溝通。
學校開學後,每天搞懂功課內容變成首要之務。剛開始幾個月,我對課堂上的內容一知半解,一直到第一次的親師會我才發現,原來我一直不懂如何操作學校的線上成績查詢系統,所以有一些科目的成績落後自己都不知道。後來與老師討論後,決定每天的最後一節自習課都去那些落後或功課較重的科目做作業,有問題也可以在做功課的同時邊問老師,如此一來,我一星期待在自己自習班級的天數只有一、二天。雖然少了一些跟同學聊天玩鬧的機會,卻也在期末時順利達到標準,而得到Principal’s Honor Roll對我成績表現的肯定。我發現老師對於我似乎無止境的疑問從未不耐煩,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給我聽,並告訴我許多網路資源;同學對於我課堂中的發問不但不以為忤,反而會來幫忙我。在學校中交換學生並不是特別的存在,除了可以使用翻譯機外,並沒有其他特權──功課一樣、考試也一樣,不過只要敢問,老師及同學永遠會耐心地提供幫助。我想,對於他們來說我不是「外國人」,而是一個不熟悉他們的語言,卻和他們一樣普通的學生,所以我盡力融入他們的生活,他們給了我最寶貴的禮物:不是通融,而是理解和幫助。
對我來說,在美國的交換生活裡最難忘的不是學校舞會、比賽、或者出遊,而是與轟家相處的平凡時刻。我一直記得我要回台灣前一個星期的某天晚上,轟爸來敲了我的房門,並要我與他一起到後院,在後院一片漆黑中只聞忽大忽小的野生動物叫聲,屋後的密林長草在靜謐的夜裡顯得生機蓬勃,頗有點「蟬躁林逾靜」的感覺。「聽!是貓頭鷹。」轟爸用氣音輕輕地說,「聽到了嗎?那個長一點的叫聲是郊狼。」星空燦爛下,我們默默並肩站在夜晚微涼的空氣中,凝神細聽並分辨著貓頭鷹與郊狼此起彼落的相似叫聲,最後才踏著被夜露沁濕的草地回到屋內。多麼平凡的晚上,我卻感到滿足,在將要離開前我才發現:原來我真正在乎的不是那些轟家因為忙而無法兌現的騎馬、打獵、釣魚...等諾言,而是日常相處的片刻──我滿足於那些簡單,那些我未曾留心的、每日的恆常與安心。
「來到這裡當交換學生,辛苦吧?」「對呀,但是很充實。」 「你後悔過當交換學生嗎?」「不!這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,雖然辛苦,但歡樂卻更多。」這是交換學生之間互相得出的結論,無論如何,沒有人後悔選擇了成為高中交換學生。
而如果能重新選擇?我將毫不猶疑的再次選擇當一名高中交換學生。